迎着晨光,从南国山城济川门左侧的三官巷出发,步行十余分钟,来到位于西外街的长汀电大。这条路,包金荣老师已经走了整整39年。
包老今年80岁,满头银发,身材瘦削,精神矍铄。已是耄耋之年的他,退而不休,每天早早来到单位上班。说是上班,其实也不准确,因为他是不领一分钱工资的“义工”。

心在电大,不负使命
包老是长汀电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。1982年,他受上级委派,担任电大负责人。责任重于泰山,使命高于一切。自从接受任务,包老殚智竭力,一心扑在工作上。起初,没有校区,包老便申请县进修学校腾出一间会议室,作为办学场地。师资紧缺,他亲自承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。学员平时要上班,只能安排周末时间参加学习培训。其时,多媒体尚未普及,教学以电视广播、录音录像为主。细心的包老总是提前做好准备,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。每次学习,包老都陪着学员一起学,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。为提高办学质量,经教育局批准,包老从长汀一中、长汀师范请来一些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专业辅导老师,给学员释疑解难。为督促学员认真学习,包老坚持把每月的出勤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汇总,向学员所在单位反馈。那时通讯远不如现在便利,只能采用手写、邮寄的方式,包老却不厌其烦,严格要求。学员考试两科以内不合格,必须补考;三科以上不合格,予以除名。由于工作抓得实、抓得严,电大毕业生的素质普遍较高,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。
之后,几经易址,办学场地最后才搬到原县鞋革厂,搬迁后只剩一片狼藉。在他的带动下,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,场地被清理干净,面貌焕然一新。这下,电大总算有了像样固定的“家”。

情在电大,老骥伏枥
2000年,包老光荣退休。由于他工作经验丰富、责任心强,当时电大又正缺人手,遂决定返聘。包老怀着满腔热忱,继续投入工作。他并不在乎名利得失,只要能发挥余热,便心满意足。返聘后的他,主要负责考试考务、档案管理、校务公开等工作。他每天一到校,就忙着分发报纸、整理文件……全校上下,不论是谁,遇到疑难问题或需要找个文件跑个腿,找他准没错!包老不仅是个热心肠,也是直性子。要是看到谁工作做得不够好,他总忍不住出声提醒,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。
包老常说的一句话是:做工作不能谈条件、打折扣,只要是职责所在,就应该尽心尽力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学校的办公用品,购入多少,用出多少,他都工工整整记录下来。厚厚的账本上,条目一清二楚,数量丝毫不差;每年的档案分门别类,井然有序;学员的在读证明存根、考试情况、监考人员安排等,均保存完整;党报党刊一摞摞摆放整齐,近年的《福建日报》等均装成合订本;邮寄各种挂号件、快件的单子全都装订成册……所有报刊文件、档案资料,好似训练有素的士兵,在他无声的指挥下,齐刷刷地列队迎检,令人叹为观止!

爱在电大,重装出发
包老对电大怀着很深的情结。有人问,你又不缺钱,退休了就该颐养天年,干嘛要这么辛苦?他说:“电大从无到有,从有到强,每个发展历程我都参与其中,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,离不开呀!只要投身工作,我就感到很充实,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。”2017年,全县教育部门停止返聘退休人员。包老毅然决定,不要一分钱工资,继续为电大服务,为社会服务。
转眼,包老退休后又在电大工作了20年。作为一名40年党龄的老党员,他择一业,终一生,爱在电大,永葆初心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句名言:“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,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。”包老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,但他四十年如一日,兢兢业业,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电大教育事业。这是一种情怀,更是一种信念!
“名利淡如水,事业重如山。”包老前辈以他淡泊名利、忠诚无私的高尚情怀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电大人。包老当年倾注心血耕耘的长汀电大,已绽放出绚烂的教育之花。这些年,长汀电大人始终牢记使命,苦干实干,招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近三年,每年招生数都在全省县级工作站数一数二。建校办学38年,为长汀培养本土的大学生近8000人。历年获得的荣誉、奖状几乎贴满一面墙:福建省教育厅评定的“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校外学习中心”“全省电大系统办学先进集体”……2017年以来,连续三年五个季度被评为全省电大系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。包老说,看到电大事业蒸蒸日上,他深感欣慰!有生之年,愿与电大同仁一起,为电大转型升级建设开放大学,牢记使命,重装出发!